
本周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0.28公斤,五年間翻了三倍。這背后,兒童書包里的奶酪棒正撬動家庭飲食結構——寶媽選購高鈣奶酪棒時,芝士片、奶油奶酪也進入廚房,早餐三明治的拉絲、烘焙蛋糕的奶香,讓“吃奶”成為比“喝奶”更時髦的營養選擇。
消費升級:從牛奶剛需到奶酪自由
80后經歷“奶粉時代”,90年代迎來“巴氏奶革命”,如今95后父母正經歷“奶酪覺醒”。數據顯示,兒童奶酪棒以年均25%的增速增長,因一根50g的奶酪棒鈣含量≈200ml牛奶,卻更便攜有趣。
消費慣性在家庭中傳導:孩子愛上奶酪棒后,媽媽研究芝士焗飯,爸爸煎牛排撒帕瑪森奶酪。天貓數據顯示,25-35歲消費者的奶酪消費增速達110%,奶油奶酪取代煉乳成為面包伴侶。
產業鏈的“奶酪黃金”效應
乳企重金建奶酪工廠,因液態奶利潤率3-5%,而奶酪可達15-20%。利益的趨向性,中國乳品行業將出現“奶酪黃金”效應,牧場奶酪企業將會出現,產品將會走向B段市場,或者進入C段市場,奶酪從零食變為烹飪原料,廚房成了消費教育課堂。
廚房里的乳業新敘事
南京年會展示的對比圖直觀呈現變化:十年前冰箱里是盒裝牛奶,如今塞滿奶酪棒、芝士片。當早餐從“豆漿油條”變為“面包夾芝士”,火鍋蘸料出現馬蘇里拉奶酪,一場由味蕾啟動的營養升級正在發生。
下次遞奶酪棒時,不妨告訴孩子:這一小塊里藏著8杯牛奶的精華——每一次從“喝”到“吃”的選擇,都在書寫中國乳業的新故事。
轉載文章,如有疑問請聯系我站進行刪除。